欢迎访问随州香菇学院网站!!!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  >   学生工作   >   日常管理   >   正文

从实习生到正大人:一名香菇学子的 成长蜕变

作者: 袁烽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4-18

从实习生到正大人:一名香菇学子的成长蜕变

——记随州香菇学院优秀实习生付康的职场进阶之路

一、初入正大:震撼与挑战

2024年11月,随州香菇学院2022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付康,踏入湖北正大有限公司随州生产基地的大门。眼前的一切让他深感震撼:标准化厂房、全自动生产线、整洁的员工宿舍,以及贯穿每个环节的SOP(标准作业程序)——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用“利国、利民、利企业”的核心价值观,为他打开了产业现代化的第一课。

“从校园实验室到工业化车间,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‘规范化管理’。”付康回忆道。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中,他系统学习了食品安全法规、生产流程规范,甚至细致到“如何正确佩戴防护用具”。“正大像一位严师,用细节教会我职业化的第一课。”

二、车间淬炼:在螺丝钉的位置看见全局

实习的第二阶段,付康被分配到生产线,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包装,全程参与。面对复杂的工序——检品、切割、滚揉、腌制、裹粉、蒸炸、包装……这个曾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优等生,第一次感到手足无措。

“原料分级时,我分不清A级与B级鸡肉的脂肪含量标准;拣配单核对中,差点因漏看一个批号导致混料。”困境中,企业导师的耐心指导成为关键。师傅带着他一遍遍走流程:“你看,原料质量决定成品口感,切割规格影响油炸均匀度——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齿轮。”

渐渐地,付康养成了“显微镜+望远镜”的工作思维:

显微镜:记录每批原料的pH值、水分活度,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;

望远镜:理解“为什么裹粉后需静置5分钟”(让粉浆充分渗透),明白“生产线速度调整0.5秒/件”对日产能的影响。

“岗位无大小,责任皆重大。”他在实习日记中写道,“食品工业的‘匠心’,就藏在这些数字里。”

三、团队觉醒:1+1>2的工业哲学

在正大,付康更深刻领悟了“团队协作”的力量。一次紧急订单任务中,他观察到:若按传统线性分工,产能无法达标;而通过“带动式生产”(前道工序提前为后道备料)、“空白时间利用”(员工间歇参与设备点检),效率提升了30%。

“个人的优秀离不开集体支撑,集体的效率更需要科学规划。”他总结道。这份洞察力让他脱颖而出——在实习汇报会上,他提出的“员工状态-产品难度匹配模型”(根据员工疲劳度动态安排工序复杂度)被车间主任采纳,成为优化排产的参考工具。

四、正式入职:从学子到“正大人”的誓言

2025年3月,付康通过考核,正式成为正大集团质量管理部的一员。回顾这段成长,他归功于双重滋养:

母校的根基: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厚德重能、求特创新”的校训,让他养成钻研习惯;

企业的锤炼:正大“追求卓越,永不止步”的文化,赋予他工业人的严谨。

面对未来,他用三个“坚持”立下誓言:

坚持学习:关注FDA最新法规、学习AI质检技术,践行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;

坚守责任:以“做社会的砖瓦,国家的脊梁”自勉,守护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;

常怀感恩:将母校的栽培、同事的协助化作动力,传承正大“利他”精神。

后记:产教融合的生动注脚

付康的成长,是随州香菇学院与湖北正大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。香菇学院党总支书记、执行院长王琳表示:“我们始终倡导‘教室与车间、课本与实践的无缝对接。”正大人力资源总监则评价:“付康展现了当代职教学子的潜力——他们不缺理论,只需一个实战舞台。”

如今,在正大车间里,付康常对新实习生说:“别怕犯错,但要让每个错误都有价值。”这句话,或许正是职业教育最美的回声——让青春在产业土壤中扎根,终会长出参天的职业理想。

(一审:袁烽  二审:吴冉冉  三审:王琳)



©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码:4213000001 鄂ICP备19016380号-1鄂公网安备4213020200335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