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随州香菇学院网站!!!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  >   产业培训   >   中短期培训(行业.企业)   >   正文

优秀培训学员简介-何双喜

作者: 孔令辉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4-01

何双喜,生于1972年10月5日,18岁起便投身社会,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。他在孝感与深圳两地成功经营了烟花公司与连锁餐饮企业,同时在广水街道涉足房地产开发,并在家乡经营养猪场,展现了他的多元化商业才能。面对村中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,以及对家乡发展的深切关怀,在家乡党组织的号召鼓励下,何双喜于2023年5月担任南站村党支部书记一职。这一选择标志着他踏上了一条新的征程,致力于村庄的振兴与发展,全心全意为村民谋福祉。

重点关注群众“急难愁盼”民生实事,完善村内基础设施。长期以来,南站村十三、十四组的道路状况一直是困扰村民出行的难题,坑洼不平的路面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,在何双喜同志的积极推动下,全长约1200米的道路硬化工程现已全面完工并验收,不仅把路修在村里,更修到了群众心坎上。

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,大力发展乡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。何双喜深刻认识到,有效利用土地资源,是实现农业现代化、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核心所在。面对集体土地碎片化管理与农机作业效率低下的难题,他勇于破冰,提出并实施了一项开创性的土地整合计划。何双喜提出了“化零为整”的创新策略,旨在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,重新整合集体土地,消除地块之间的零碎分割,从而为机械化作业扫清障碍。这一策略虽面临诸多挑战,尤其是需要克服村民对土地的情感依附及既得利益的调整,但何双喜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,不惜将自己父亲多年精心打理的菜园子作为置换条件赔付给村民。在开辟农机工作通道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部分村民的田地,引发了村民的顾虑与不满。为消除村民的抵触情绪,何双喜从自身做起,决定用自己的亲叔叔家的田地作为通道的一部分,向村民们传达出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奉献精神,有效缓解了初期的不理解和反对声音。不得不占用其他村民田地时,他更是自掏腰包,对受影响村民的青苗损失给予了合理的经济补偿,确保村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。展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与大局观。最终,配合省重点督办非粮化田地整改287亩全部完成,图斑外300多亩也已整改完成,扭转村民抛荒地1200多亩。

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中,何双喜勇于探索,推出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创新举措。其中,“土地+股权”的新型合作模式尤为引人注目。何双喜深刻理解到,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,必须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、受益者。他创造性地提出,让村民以土地入股新型集体经济组织,村民的收入从原来单一的种养殖收益转换为现在的土地流转费、劳务费,以及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分红。这一模式既保障了村民的基本收益,又激发了他们参与公司运营的积极性,真正实现了“资源变资产、农民变股东”的转变。与此同时,何双喜深刻意识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。一方面,他鼓励并吸引本村有资金实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回乡投资,利用他们的资金和技术优势,带动家乡产业发展;另一方面,他开放思维,主动对接引进外地拥有先进农业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公司,通过“外智”引入,为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注入新鲜血液,提升整体竞争力。

经过何双喜的不懈努力下,南站村各项工作稳推稳进,2024年度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共发展茶叶种植产业、粮油种植、承接小型工程等产业,共实现经营性收入216.3万元,经营性利润64.89万元,带动75名村民就业,发放劳务报酬18.2万元。

何双喜表示:“今后,我将同南站村村民一道继续努力,按照‘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’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,用好用活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平台载体,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,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。”



©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码:4213000001 鄂ICP备19016380号-1鄂公网安备42130202003352号